• 特色技术 About Us


在颈椎上“走钢丝”,精准手术化解瘫痪风险
[2024-09-19]

寰枢椎,又称上颈椎,是串联起人体大脑以及躯干四肢的枢纽。寰枢椎解剖结构精细、复杂、手术难度极大,是脊柱外科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

近日,大医二院脊柱外科成功为一名重度寰枢椎脱位合并椎动脉高跨患者实施了高难度手术。

今年70多岁的王大爷多年前因颈部外伤导致齿状突骨折,一直也没有做系统的治疗。1个多月前,王大爷开始出现行走不稳的症状并持续加重,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多方打听后慕名来到大医二院脊柱外科。科室南丰教授通过相关检查,考虑他为重度寰枢椎脱位合并双侧椎动脉高跨,颈髓受压明显并已经发生变性,且已出现行走困难等致残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有瘫痪、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所以必须通过手术复位矫正畸形并解除脊髓压迫,症状才有希望缓解。

寰枢椎脱位,是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之间失去正常的关节对位,可能是由外伤、炎症、发育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寰枢椎位置高、解剖部位深、周围还有诸多重要神经和血管组织,一旦发生损伤便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这个部位的手术极考验术者的手术技巧和心理素质。

实施寰枢椎脱位固定手术,需要在椎动脉和颈脊髓之间约4-5毫米骨质中找到进钉点,置入直径3.5毫米螺钉。置钉像是在“悬崖峭壁上走钢丝”,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钉道内侧是脊髓,外侧是椎动脉,上面是椎动脉弓,下面是神经根,丝毫不能损伤。

然而,存在椎动脉高跨的寰枢椎手术更是难上加难,椎动脉高跨意味着患者有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发育异常,椎动脉挡在正常钉道上,无法在正常的置钉点植入螺钉,手术常常很难开展。王大爷的右侧椎动脉高跨,左侧枢椎弓根宽度不足3毫米,已无安全置钉(3.5毫米)的空间,右侧枢椎弓根宽度只有4.8毫米,仅为手术置钉留出1毫米的安全缓冲空间,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患者期盼的眼光,团队决定迎难而上,为患者创造一线生机。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术中为避免损伤椎动脉及区域神经,南丰教授带领王佳琦医生采用边剥离边探查方式显露寰枢椎椎板及侧块,找准进钉点拧入攻丝,每拧入一定长度便使用高清数字C臂透视,精确把握攻丝的深度及头倾和内倾角度,同时使用球探探查保证钉道各壁完整。

在默契的配合下,团队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在狭小的手术空间中将枢椎右侧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寰椎双侧置入侧块椎弓根螺钉,枢椎左侧置入椎板钉,最后在寰枢椎后弓和椎板间行取髂植骨融合术。整个手术一气呵成,手术出血不到100ml,无任何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术后第三天患者拔除引流后即佩戴颈托下地,行走自如,术前两侧脚底踩棉感及双下肢无力的症状已明显改善,术后相关检查显示重度的寰枢椎脱位已成功复位,颈髓压迫已完全解除,椎管空间较术前明显增大,没有损伤其附近的任何血管、神经。患者恢复很好,目前已经顺利出院。

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大医二院在高难度、高风险的颅颈交接区疾病的治疗上不断攀登高峰。多年来,大医二院脊柱外科在李正维主任和冯大鹏副主任的带领下,开拓进取,为众多脊柱损伤的患者缓解病痛,尤其在疑难疾病和高风险手术上,科室一直倡导“不畏惧、不逃避”理念,勇担责任、攻坚克难,不断精进高精尖技术,持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