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肌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启动会于我院C座第一会议室圆满举行。我院副院长尹剑教授、心血管内科主任赵昕教授、心脏超声科主任武俊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心血管内科团队丁彦春教授、李忠艳教授、张端珍教授、陈亮教授、董惠洁教授、隋政教授、王莉莉教授、于小晴医生,联合多学科专家团队心电图室主任黄丽红教授、老年医学科张春玉教授、血液内科康志杰教授、肾脏内科生杰教授等共同出席启动会。
会议伊始,我院副院长、心肌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主任尹剑教授致辞指出,"中国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是我院心血管内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将为科室在专业领域的全面发展增添重要一笔。中心成立后,将助力临床医生建立心肌病规范化诊疗理念,在心肌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诊疗中做出合理决策。相信在医院大力支持及多学科全力配合下,中心必将开创心肌病诊疗新局面,造福一方患者。
心血管内科主任、会议主席赵昕教授强调,本中心成立的核心意义在于提升该院心血管内科心肌病诊断水平及治疗策略,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预期寿命。同时,中心将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临床经验,通过团队组建、技术整合及MDT模式落地,共同推进心肌病诊疗水平提升。
心脏超声科主任、会议主席武俊教授提出,在心肌病诊疗链条中,"精准诊断"是规范治疗的起点。心血管超声作为临床无创检查手段,能够无创、实时捕捉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细微变化,为早期干预争取宝贵时间,并实时反馈治疗效果以帮助临床及时调整方案。心脏超声科将全力配合诊疗流程,严格遵循心肌病超声诊断规范,同时加强与临床科室联动,及时沟通诊断疑点、共享监测数据,使超声诊断真正融入诊疗全链条。
至此,"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式启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肌病规范化诊疗中心正式成立。

在学术交流环节,丁彦春教授分享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肌病诊疗中心建设探索》。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心肌病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近年我院心肌病诊断情况及相关工作,介绍了心肌病诊疗中心组织架构和诊疗流程。中心致力于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肌病一站式管理体系,期望成为领军化的心肌病诊疗中心。
武俊教授详细阐述了心脏超声在心肌病评估中的应用,通过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心肌功能、微循环、瓣膜功能等多维度分析,并结合多个临床实际案例进行说明。超声心动图作为患者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诊断、危险分层及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需结合患者病史、心电图、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等综合手段。
李忠艳教授对《左室肥厚诊断和治疗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进行要点解读,旨在提升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对左心室肥厚的认知及规范诊治水平。共识强调个体化诊治原则,不仅介绍常见病因,还结合近年研究进展重点概述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淀粉样变、法布雷病的诊断、可及性病因治疗及合并症治疗,倡导尽早施治以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指出需重视左心室肥厚患者院内外连续性管理及多学科管理。
张端珍教授解读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中国新证据EXPLORER-CN研究》。该研究针对唯一靶向梗阻性HCM核心病理生理机制的选择性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玛伐凯泰"开展中国三期临床试验,从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提供强有力治疗证据,重新定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标准,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学术交流结束后,老年医学科张春玉教授、肾脏内科生杰教授、血液内科康志杰教授与心血管内科董惠洁教授、隋政教授、陈亮教授、王莉莉教授、张臻护士长展开多学科研讨。讨论围绕心肌病与罕见病、多器官累及的早期筛查与识别、治疗流程优化、预防猝死策略及专科护理团队建立等医护协作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全国早期启动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的医院,我院希望通过项目开展及中心成立,进一步推动心肌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相关医疗机构对心肌病罕见病的认识水平,确保患者接受最高质量、最规范的诊治,改善预后。同时,医院期望通过多学科联合努力,使心肌病罕见病中心成为全国心肌病诊疗的先行者与示范者,为患者带来福音。
心肌病作为心血管领域的疑难重症,其病因复杂、表型多样,诊疗规范化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深化一直是临床实践的重点与难点。为规范心肌病临床诊断及治疗,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发起,联合全国数十家国内知名三级甲等医院的"心肌病诊疗规范提升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聚焦心肌病诊疗流程,旨在提升认知水平、精准识别病例、增强诊断能力,全面推动我国心肌病规范诊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