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医二院心血管内科赵昕主任团队在麻醉科、超声科、介入中心等多学科精密协作下,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开创了同期一站式介入处理三尖瓣与二尖瓣反流的先河,标志着医院在心脏瓣膜病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更为辽南地区乃至全省的重度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高龄危重,生命悬于一线
88岁的王奶奶(化名)因三尖瓣瓣环严重扩张伴重度反流、二尖瓣重度反流,长期饱受胸闷、气短、腹胀、双下肢严重水肿折磨,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生活质量极差。鉴于患者高龄、身体机能衰退、合并症多,传统开胸手术风险极高。经心血管内科赵昕主任团队全面评估,王奶奶已经不能承受传统开胸手术,而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病情持续恶化。
微创介入,一次手术解决两大难题
面对挑战,赵昕主任团队决定采用国际前沿微创技术,制定“一站式”双瓣膜介入手术方案。其中,三尖瓣介入因解剖复杂、器械输送难度大,被誉为介入领域的“天花板”;二尖瓣介入同样技术要求严苛。此次同期挑战双瓣膜微创治疗,是对团队技术、经验与协作能力的终极考验。手术仅需通过经颈静脉和股静脉穿刺,将特制“夹子”精准输送至心脏两处病变瓣膜,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夹合病变瓣叶,从结构上减少返流,恢复心脏动力。
手术当天,赵昕主任带领心血管内科团队,联合麻醉科、超声科、介入中心团队,一场高难度操作正式开始:在超声的实时引导下,团队从患者颈静脉穿刺,将纤细的输送鞘管缓缓送入右心房——这一步需避开颈部大血管与神经;当K-Clip器械抵达三尖瓣环区域时,医生精准定位,调整器械与瓣环平面的角度关系,使夹合装置头端指向目标靶位,避开起搏导线,将夹子稳稳锚定在瓣环薄弱处;随后缓慢打开夹持臂,在确认返流明显减少后,精准释放夹子,“经导管K-Clip三尖瓣环修复术”这一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随后团队一鼓作气,成功完成了同样高难度的“经导管M-Teer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整台手术仅三个小时,术后即刻超声显示,王奶奶的三尖瓣和二尖瓣反流均从重度降至轻度,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一天,患者腹胀、下肢水肿明显减轻,呼吸顺畅;第三天顺利下地活动,目前已出院休养。”赵昕主任介绍道。
重度三尖瓣反流被称为“心脏瓣膜病的最后一块堡垒”,其患者多为高龄、合并多基础病群体,传统治疗手段受限。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大医二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更在相对滞后的三尖瓣介入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K-Clip系统的精准锚定与可靠操作,为传统外科手术高危的三尖瓣重度反流患者提供了安全、微创的新选择。而K-Clip与M-Teer技术的联合应用,实现了复杂心脏瓣膜病的“一站式”精准治疗,体现了团队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卓越追求,将推动区域内心脏介入水平整体提升,惠及更多危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