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各科室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创新高质量发展,8月27日,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部在东小会议室成功举办医学创新转化门诊及培训会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项目难点咨询、临床转化实践及创新模式与案例分享,吸引了包括医院科研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在内的百余人积极参与。大医二院副院长张桂信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由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部主任葛宇松主持。
大会全景
张桂信副院长致辞
活动分为项目转化门诊和创新培训两大板块。
精准把脉,破解项目转化难题
上午的项目转化门诊环节,特邀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陆国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创新官CIO、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夏敏,以及中国医学创新联盟知识产权部长李芳(线上参与)等担任导师,针对项目落地中的难点进行专业答疑与指导。
基于前期征集的院内创新项目转化问题,来自淋巴瘤及头颈部肿瘤科、骨及软组织修复重建外科、疾病预防与医院感染控制部、胃肠外科及眼科的5名项目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项目,并就专利挖掘布局、样机制作设计、注册审批、转化方式选择、商务谈判、合同关键条款、投融资对接等方面提出问题。三位导师一对一开展深入沟通与详细解答,并结合不同创新项目的特点及具体情况,给出极具实用性与操作性的建议。
强化赋能,创新培训助力提升
下午的创新培训环节,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昱熙,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创新官CIO、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创新转化工委会主任委员夏敏分别作精彩分享。大医二院副院长张桂信出席培训会,培训会由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部主任葛宇松主持。
张桂信副院长表示,创新不仅是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也是推动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医院在科研立项、论文发表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成果转化仍是亟待加强的环节。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医院已将成果转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将通过更新政策体系、设立科研转化门诊等举措,全力构建开放协同的转化生态。希望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汲取先进经验,汇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切实服务于临床、赋能医疗健康事业。
李昱熙老师结合自身转化实践经验及心内科创新案例,从医生视角深入剖析一个临床问题如何成为临床上可用的新疗法,详细解答了什么是从临床问题出发的创新转化,并强调创新的核心是解决临床问题,为医院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宝贵借鉴。
夏敏老师系统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创新转化体系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模式,并列举了技术许可、合作开发、挂牌转让等多种成功转化路径及具体案例,为医院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布局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培训结束后,参培人员围绕项目转化流程、企业对接、创新转化团队建设及创新转化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与讲师进行了热烈交流与互动。
本次活动标志着医院在科研成果转化赋能与培育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医院将以此次为契机,持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转化路径,推动更多优秀科技成果落地应用,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