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夏季警惕甲肝“偷袭”!这些防治知识必知
[2025-07-29]

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每年夏天,医院都会接诊不少因生吃食物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的患者。今天,大医二院感染疾病科医师就带您了解甲肝防治那些事儿!

什么是“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甲肝“入侵路线”简单粗暴——粪-口传播:生食被污染的食物、食用用脏水清洗的蔬菜水果、接触感染者未洗净的手处理的物品。

身体拉响警报:这些信号别硬扛!

甲肝病毒潜伏2-6周后突然发难,症状通常分两步走:

第一阶段|伪装成感冒

1、发烧、乏力、肌肉酸痛

2、食欲骤降

3、恶心呕吐,肚子隐隐作痛

第二阶段|变身“小黄人”

1、尿色深如浓茶,马桶里一看吓一跳

2、皮肤和眼白染上茶色

这时候千万别咬牙硬撑!曾有患者黄疸后还熬夜打游戏,结果发展成肝衰竭进了ICU——甲肝虽常自愈,但不及时就医真会“要命”。

医生如何“缉拿”病毒?

诊断甲肝就像破案,关键证据藏在血液和粪便中:

▶ 血液抗体检测: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 核酸追踪:粪便中检出HAV RNA=病毒仍在“排放毒气”。

治疗秘诀:躺赢才是真赢!

听到“肝炎”就害怕?别慌!甲肝是肝炎家族里的“温和派”:无慢性化(不会像乙肝那样纠缠终身 )、自限性(通常3-6周内自己好转)。治疗核心就三招:

卧床当“咸鱼”:急性期严格平躺,吃饭后都得老实躺着,禁止“饭后百步走”!

清淡饮食:小米粥、清蒸鱼走起,红烧肘子暂时别想了!

药物支援:护肝降酶药物是“肝脏修理工”(如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注 意 !!!重型肝炎虽罕见(占比不足1%),但也有诱发肝衰竭的病例,甚至可能需肝移植手术救命,因此早识别早干预至关重要

预防绝招:疫苗+卫生=黄金铠甲

第一道防线|疫苗护体

1、儿童必打

18月龄首针,2岁加强针(减毒活疫苗方案)。

2、成人补漏

未感染过的旅行者、“吃货”、医护人员建议接种。

第二道防线|舌尖上的智慧

1、食物煮熟透

2、水果流水搓澡30秒

3、饭前便后洗手唱完两遍生日快乐歌(约20秒)

4、旅行只喝瓶装水,少吃路边凉菜

灵魂拷问:得了甲肝,人生会“崩盘”吗?

多虑了!

轻症患者1-2周症状消失,2-4个月肝功能完全恢复;而且只要康复期不熬夜、不劳累、不狂炫麻辣火锅,基本不会有复发风险。

但这三类人群要格外警惕:孕妇(尤其孕晚期,可能发展为重型肝炎)、慢性肝病患者以及免疫力缺陷人群。

最后,附上护肝口诀:

疫苗打上针,食物煮透心。

便后勤洗手,累躺不硬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