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建筑工地上,老王刚抹了把汗,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闷热的阁楼里,节俭的李奶奶因不舍得开空调,意识渐渐模糊,浑身滚烫却不出汗……这些症状很可能不是普通的中暑,而是致命的“热射病”!
有研究显示,2017-2021年,热相关疾病导致全球65岁以上死亡人数比2000-2004年期间升高68%,超过所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死亡总和。而热射病是其中最凶险的急症,死亡率高达到70%-80%。它就像隐形的火炉,在短短几十分钟内便能将脏器“烤”至衰竭。能否在发病初期的“黄金半小时”里快速识别并且科学降温至关重要!
01看懂这些信号,快速识别热射病
热射病作为一种严重的高温相关急症,即重症中暑。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其病死率可高达80%,及时准确地识别是展开有效急救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 版)》,热射病通常具备以下典型症状:
体温异常:核心体温急剧升高,常常超过40℃,部分患者体温甚至可达42℃及以上,此时用手触摸患者皮肤,会明显感觉到异常灼热。
皮肤状态:皮肤干燥无汗是热射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于普通中暑可能伴随出汗的情况,热射病患者因身体调节功能严重紊乱,汗腺功能失调,导致皮肤摸起来干燥发烫。
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模糊,如答非所问、无法正确辨认周围环境;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肌肉不自主地剧烈收缩;严重时会陷入昏迷,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循环系统症状: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可能每分钟超过30次;心跳加速,脉搏跳动急促且可能不规律。
相比于普通中暑仅表现为轻微头晕、出汗、体温轻度升高等症状,热射病症状更为严重且进展迅速。专家建议热射病的快速评估应在5分钟内完成,判断包括患者的意识、脉搏、呼吸、血压、核心体温和指脉氧等基础生命体征。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02“黄金 30 分钟” 救命指南:科学降温全步骤
热射病急救的“黄金30分钟”内,科学有效地降温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专家指南推荐:热射病的降温治疗要在发病后30分钟内将核心体温降至<39.0 ℃。
以下是科学降温的具体步骤:
1、迅速转移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树荫下或开有空调的室内,将温度调至16~20℃,帮助患者快速降温。
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平稳,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2、解开衣物
迅速解开患者领口、袖口、腰带等束缚性衣物,松开上衣纽扣,让患者的身体能够充分散热,避免紧身衣物阻碍血液循环。
3、冷敷大血管部位
使用湿毛巾或冰袋(可用塑料袋包裹冰块代替),冷敷患者额头、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大腿根部)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这些部位靠近体表,冷敷能快速带走热量,降低血液温度。
4、凉水擦拭或喷洒
用凉水浸湿毛巾,擦拭患者全身皮肤,尤其是颈部、腋下、肘窝、腹股沟等部位;也可使用喷壶向患者身上喷洒凉水,同时配合使用扇子或风扇加速空气流动,促进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5、水浴降温(条件允许时)
若附近有浴缸、水桶等容器,可将患者浸泡在2.0~20.0℃的冷水浴中降温,浸泡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体温。
03急救辅助措施:除降温外的重要行动
除了降温,热射病急救过程中还有一系列重要的辅助措施,这些措施与降温协同进行,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 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发现患者出现热射病症状后,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人员患者所处的具体位置、症状表现(如体温、意识状态等),以便急救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携带相应的急救设备快速赶到现场。
▶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或采用稳定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若患者口腔内有异物、痰液等,可使用手指缠上纱布或手帕清除分泌物。
▶ 监测生命体征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若患者呼吸停止或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04急救后续处理:送医与康复注意事项
在完成初步急救后,将患者送往医院及后续康复阶段也有诸多注意事项。
▶ 送医途中:遵循“边降温边转运”的原则,如降温与转运存在冲突,应做到“降温第一,转运第二”。
▶ 入院治疗:入院后,配合医生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以评估患者各脏器功能受损情况。
▶ 康复护理:康复期间,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饮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为避免热射病再次发生,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如需外出,则提前做好防暑措施。
图片源自《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 版)》
夏季高温天气频发,热射病也来势汹汹。能否准确识别症状,把握发病最初的“黄金30分钟”对患者至关重要。从快速识别-现场急救-后送转运-医院救治-康复与返岗,每一步都关乎生命安危。掌握热射病急救技术,不仅能守护我们自己的健康,更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的生命。
让我们将热射病急救知识牢记心中,尽自己所能为院内救治争取时间,为他人的健康贡献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