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前运筹帷幄,三尺讲台春风化雨。在大连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的校园与病房之间,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目光如炬的身影——他就是大医二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临床与普外科双栖专家、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张桂信教授。从医者仁心到师者匠心,他以党建为舵、创新为桨,十余年如一日为医学教育注入澎湃动能,培育了大批扎根临床、敢闯善创的医学新星。
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书记,张桂信教授以“支部建在学科上”的创新理念,将大医红色基因深植于学科发展血脉。他参与制定《学科-专科-专业三位一体发展规划》,推动中西医结合学科入选辽宁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构建起“本-硕-博-博后”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在大学指导支持下开设的九年本博一贯制“岐黄班”,成为中医西医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平台。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首届“研究型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他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带领团队身体力行培育综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张桂信教授首创“三维实训体系”,通过手术直播、标准化病人考核和科研训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推动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成立“智能医学联合实验室”,探索“临床+基础+工程”三导师培养模式。指导学生团队开发的“智能光敏药物筛选系统”斩获2024年“挑战杯”省赛一等奖,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专利和省级奖项。
他注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指导团队在国家级临床技能大赛中荣获“杰出团队”称号;推动医院与大连市红十字会共建生命教育与应急救护实践基地,拓展医学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同时,推进“本科-住培-专科”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炬火计划”“磐石行动”等品牌项目,构建规范、系统、高质量的育人模式。
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课题、2项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发表SCI论文19篇(总IF=106),张桂信教授用硬核科研实力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育人平台。他将科研项目融入教学,带领学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强化科研思维训练;指导研究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且多次在极具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上入选壁报和会议论文。其研究生培养模式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入选教育部“新医科改革典型案例”。这种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创新实践,让每个数据都成为育人养分,每项突破都化作成长阶梯。
作为留学生导师,张桂信教授架起国际医学教育桥梁,与美国、日本等海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开展合作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输送多名学生赴海外深造。他主持建设医院AHA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引入国际金牌急救课程,更率先探索“AI+中西医结合”教育新范式,支持学生开展“AI辅助胆胰疾病诊断”等前沿课题研究,让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在教与学中碰撞出璀璨火花。
从三尺讲台到无影灯下,从实验室到国际论坛,张桂信教授以医者之仁心、师者之慧心、学者之恒心,在医教研融合的沃土上深耕不辍。他教会学生的不仅是手术刀的精准、科研数据的严谨,更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担当。正如他常说的:“医学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让每个学子都成为照亮生命的一束光。”这束光,正穿透手术室的无影灯,越过实验室的显微镜,照亮中国医学教育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