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急生之所望,做心之良医
[2025-05-26]

在医疗体系中,急诊科是永不熄灯的生命战场。这里没有硝烟,却时刻上演着与死神的博弈;这里没有剧本,但每一位医者都是即兴而战的勇士。而杨初蔚教授,正是这场生命保卫战中冲锋在最前线的指挥官。从辽南海岸到雪域高原,从雷神山战“疫”前线到急诊体系建设的幕后战场,他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急生之所望,做心之良医”的深刻内涵。


以专业践行使命,危急时刻显担当




2016年,作为辽宁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杨初蔚教授远赴西藏那曲,在高原缺氧的极端环境下,他不仅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提升当地急救效率,更深入偏远乡镇参与危重症抢救,将先进的急诊理念扎根雪域。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他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一科六病区主任。在武汉50天的坚守中,他带领团队实现病区“零死亡”,为人民交出了一份彰显专业与担当的答卷。他先后荣获“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西藏自治区优秀援藏干部”、辽宁省及大连市“抗疫先进个人”、湖北省“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等荣誉,用双脚丈量生命禁区与抗疫火线的距离,以医者仁心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以标准引领发展,锐意创新建体系




杨初蔚教授深谙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规律,将“三环理论”的创新理念转化为实践,构建起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的全链条急救大平台,实现了急救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救治流程的无缝衔接。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他带领团队率先实现急诊全流程智能化管理:从120院前信息实时共享到急诊分诊数据自动上传,从电子病历语音录入到危重症患者腕带射频识别系统应用,多项技术创新走在全省前列。这些突破不仅大幅提升了救治效率,更建立了标准化、系统化的急诊质控体系。他主导改造的多功能抢救室,通过科学分区和先进设备配置,有效解决了急诊高峰期资源紧张问题,使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他的引领下,医院先后获批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辽宁省胸痛中心等多项权威认证,并成为辽南地区首个中国急诊医联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示范中心、辽宁省首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援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急诊中心荣获“辽宁省三八红旗集体”“辽宁省青年文明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先锋科室”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传承推动前进,团队建设育人才




在急诊医学这个需要团队协作的战场上,杨初蔚教授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他深知,要打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急诊队伍,必须构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他创新性地推出“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高峰论坛”和“科室面对面,一起来救急”系列学术活动,为团队成员搭建起与国内顶尖专家交流的平台,确保急救技术与时俱进。


在同事眼中,他既是严谨治学的导师,又是身先士卒的战友;在患者心里,他既是技术精湛的专家,又是值得信赖的依靠。从临床带教到学科建设,从雪域高原到抗疫前线,杨初蔚教授用言传身教培养了一批批急诊骨干,用团队力量托起了更多生命的希望。

如今,站在急诊中心的大厅,望着墙上跳动的电子时钟,杨初蔚的目光依然坚定。因为他深知,每一次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都是生命在呼唤;每一次与死神的交锋,都是医者对初心的叩问。在这条没有终点的生命赛道上,他将继续以仁心为帆、以技术为桨,护佑每一个渴望重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