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技术 About Us


挑战94岁高龄心脏瓣膜重度狭窄合并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狭窄、不开胸“双修”微创介入治疗
[2025-05-22]

“走几步就喘不过气,夜里憋醒七八次…...”一向硬朗的何大爷,在94岁这年遭遇了人生最凶险的心脏危机。

检查显示: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口仅0.6cm²(正常值2.5-3.5cm²),相当于“门缝”里挤血;

心脏泵血衰竭:左室射血分数39%(不足正常值50%的八成);

全身警报频发: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慢性肾衰竭+30年高血压。

更棘手的是,老人1月前刚植入永久起搏器,7年前发生过脑梗死,血管如年久失修的“老水管”般钙化迂曲。“就像一辆老爷车,发动机老化,油路还堵死了。”大医二院心血管内科赵昕主任形容。传统开胸手术对94岁老人来说风险极高,赵昕主任团队决定用微创技术打一场“心脏保卫战”。

微创手术“双修”成功闯关

1. 生命通道双重建

▶ 冠状动脉介入(PCI):疏通“淤塞河道”(左前降支85%狭窄+右冠开口90%狭窄)

▶ 瓣膜置换(TAVR):更换“锈死阀门”(植入26mm自膨胀瓣膜)

2. 三大技术支持

手术台上的"毫米级博弈"

惊心60分钟全记录:

冠脉开通:通过比发丝更细的导丝穿越钙化病变,顺利植入2枚支架;

瓣膜定位:结合起搏器电极(原有)与钙化嵴标记,实现“亚毫米级”精准锚定;

释放时刻:快速起搏(180次/分)下完成瓣膜展开,跨瓣压差从82mmHg直降至12mmHg。

心脏瓣膜病——沉默的老年“杀手”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老年人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危险性高。

如果说我们的心脏是一所房子,那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心脏和大动脉的一扇门,是心脏最重要的瓣膜。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之后,患者会逐渐出现心衰的症状,包括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甚至不能平卧休息、下肢水肿等。

主动脉瓣狭窄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心脏瓣膜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高发人群主要为65岁以上老年人(退行性病变),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等。

守护心脏健康,从早筛早治开始!

若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就医:

▶ 爬楼梯气喘、平卧困难

▶ 突发晕厥或头晕

▶ 下肢水肿、食欲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