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技术 About Us


担心肺癌手术要动大刀?“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堪比微创中的微创
[2024-07-17]

近日,大医二院胸外一科刘长宏教授团队为多名患者完成无管化(Tubeless)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无气管插管、无深静脉插管、无动脉插管、无留置尿管、无留置胸腔引流管,术后4个小时后可下地行走、24个小时能康复出院,肺部手术迈入了“超微创”新时代。 

刘阿姨今年58岁,体检中发现右肺上叶的磨玻璃结节,结合结节的形态和大小,多家医院的医生均考虑是早期肺癌,建议她手术切除病灶。在刘阿姨的传统印象中,肺癌手术是要开大刀的,对身体损伤很大,她迟迟下不了做手术的决心。 

半年后的再次随访,刘阿姨发现磨玻璃结节进一步变大,同时边界开始变模糊,医生表示如果再拖延,病变有进一步恶变的风险。刘阿姨于是辗转来到大医二院胸外一科,希望能够进行创伤小的微创治疗。 

经过详细检查和术前评估,刘长宏教授团队决定为刘阿姨实施创伤更小的无管化保留自主呼吸的单孔胸腔镜手术。这样的“超微创”手术,在术中、术后尽量避免外管路的留置,能减轻患者的创伤疼痛,加速术后康复。 

“无管化”手术,不只是无需插管 

传统胸腔镜手术麻醉为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易引起术后咽喉疼痛、恶心呕吐、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无管化”手术,即术中不使用气管插管、不使用肌松麻醉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仍能保留自主呼吸,且术后可以不留置胸腔引流管、尿管,这种技术减少了插管对气道的损伤,又可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患者术后能够短时间内下床活动,术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减轻,能尽早进食,大大降低了咳嗽、声音嘶哑、失声等不适症状的发生,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

手术当天,麻醉科采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使患者可以全程保持自主呼吸。胸外科医生仅通过一个3厘米的切口,便娴熟地完成了右上肺的亚肺叶切除。手术时长不足1个小时,术中出血量极少。刘阿姨恢复很快,术后24个小时就出院了。 

术后小刀口 

超微创:“无管化”+单孔微创胸腔镜手术 

“无管化”+单孔微创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对于“微创”理念极致的追求,对手术团队及麻醉医师的要求较高,必须建立在术者娴熟精准的手术技巧、麻醉医师丰富的气道管理经验和手术团队的配合。 

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痛苦及心理负担,大医二院胸外科在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快速康复方面狠下功夫,在原有精湛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成功施行无管化单孔胸腔镜手术并成熟开展,将微创手术推到“超微创”境界。相信随着该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将会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使广大胸外科患者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