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
运用骨科手术机器人,
骨科手术也能“私人定制”了。
重建患者的3D骨骼模型,洞察骨骼每个深处;迅速定位伤处“目的地”,精准到达病灶;亚毫米的精度,操作更稳、创伤更小!
日前,大医二院引进了当前最先进的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5月31日,经过调试和培训,创伤骨科团队在机器人辅助下顺利完成两台手术,手术更加精准、高效,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医院骨科在微创化、数字化、精准化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量体裁衣”式治疗骨折
50多岁的姜先生(化名)因外伤就诊于大医二院创伤骨科,通过检查被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鉴于患者比较年轻,医生认为他不适合进行关节置换,最佳的手术方案为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该项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在股骨颈内有限空间精准打入3枚空心钉,尽可能减少对股骨头周围血运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科室赵文志主任带领团队进行病例讨论,为了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团队决定为患者开展机器人辅助下骨折复位固定微创手术。
术中,手术团队对患者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将图像同步传输至机器人成像系统后,利用机器人导航系统做好手术规划,随后利用其机械臂,将手术工具精确定位到“目的地”,铺好“通道”,再规划入针点及螺钉轨道,随后精准地为患者置入了3枚空心钉。手术时间较此前整整缩短了一半,极大减少了患者股骨头血运的损伤。
人机结合,骨科医生的“智慧助手”
赵文志主任表示,每个患者的骨头直径、长短不同,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基于术中2D或3D图像进行科学手术空间映射和手术路径规划,避免人眼基于术中C臂2D图像的经验性判断。其高精度、高稳定性、高灵活性等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骨科手术精准性和手术效率。
大医二院骨科成立了大连市数字骨科重点实验室,目前可以完成术前3D打印等多项数字孪生技术,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加入,必将为医院骨科实现全面数字化添砖加瓦,造福更多百姓。
延伸阅读——骨科手术机器人
大医二院引进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一种新型串联手术机器人系统,用于辅助医生精确定位植入物或手术器械,可以根据术中三维图像进行手术规划,术中实时导航系统使得手术更加精确与安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螺钉置入精度高等优点。
该机器广泛应用于上位颈椎、胸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骶髂关节螺钉植入等骨科手术,其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可显著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提高手术效率,使复杂手术简单化、常规手术标准化、开放手术微创化。
手术机器人是实现手术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代表未来手术术式发展方向。大医二院在医疗新质生产力方面实现飞跃,在拥有两台手术机器人的同时,又引进最先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引领个性化、精准化治疗新时代。未来,医院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智能化的手术技术落地生根,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顶尖、更优质、更高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