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OK,只补钙?NO!NO!NO!
[2023-10-23]

几天前,66岁的赵奶奶想趁天气好把被子拿到阳台上去晒一晒。她轻轻抖了抖被子,突然听到自己的骨头“咔嚓”一声响,瞬间腰就痛得直不起来了。家人赶紧将其送至医院骨科就诊,拍片后确诊为腰椎压缩性骨折

她想不明白,只是抖了抖被子,怎么就骨折了呢?

原来,赵奶奶本身就患有骨质疏松症,骨头比一般人“脆”,更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骨质的逐步流失,逐渐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便摔成骨折。而且,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0月20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将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共同列为了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今天,大医二院老年医学科张春玉教授就和您聊聊骨质疏松的那些事儿。

罹患骨质疏松的人数多吗?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

50岁以上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约32.1%,男性约6.0%,65岁以上女性达到51.6%,男性10.7%。可见,骨质疏松与年龄增长有关

女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高于前列腺癌。

为什么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那么高呢?

通常30-35岁人体骨骼骨量达到最高峰,即峰值骨量。

在达到峰值骨量之前,骨代谢处于正平衡状态,也就是说骨形成>骨吸收。当人体达到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骨骼重建能力出现负平衡,导致骨量逐渐丢失,出现下降趋势。

男性雄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其骨量丢失呈渐进趋势。女性因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断崖式下降,导致骨量迅速降低,所以50岁以后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女性骨健康的关键期有哪些?

胚胎期:母亲的营养状态

生长发育期:阳光、营养、运动

妊娠期: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哺乳期: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围绝经期:骨健康状态检查、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防治

绝经后及老年:骨健康状态检查、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防治

患了骨质疏松以后身体会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状呢?

骨质疏松虽然“静悄悄”,但也有迹可循。典型症状包括:

疼痛: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通常在翻身、起坐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

脊柱变形: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 (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

如何知道自己得了骨质疏松呢?

计算OSTA指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计算方法:(体重KG-年龄)×0.2。

骨质疏松风险级别判定

>-1       低风险

-1~-4   中风

<-4       高风险

对于中、高风险人群建议检测骨密度。

小贴士

1、对于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骨密度T-值≤-2.5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

2、已经发生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者,即便没有做骨密度,也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

3、其他部位发生脆性骨折患者,需要结合骨密度测定结果判断是否诊断为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以预防吗?

骨质疏松重在预防,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非常重要!

均衡营养: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体质量。

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 00到下午3: 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 ,每周2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

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不佳,建议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规律运动: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

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等。

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其他: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

得了骨质疏松单纯补钙就够了吗?

远远不够!还需要:

改善生活方式,戒掉不良习惯。

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元素钙:1000-1200mg/天;维生素D:800-1200IU/天。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手术以后就没有事了吗?

外科手术可以减轻骨折带来的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不会改善骨质疏松!所以对于骨质疏松导致的脆性骨折患者手术之后,应该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