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技术 About Us


重病耄耋老人突发急性胆管炎!微创手术助力,转危为安!
[2022-08-11]

本站讯(肝胆胰外一科)“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非常感谢大医二院肝胆胰外1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关心着我,照顾着我,非常感谢!”89岁的钮奶奶经历过取石手术后恢复迅速,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进流食,第三天就顺利出院,尽管多年的脑血栓导致她说话困难,语音含混,但她仍努力坚持一字一句的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感谢。回想起几天前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和家属仍心有余悸。

钮奶奶8年前因严重的脑梗塞导致右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长年卧床,而长期卧床又导致她的肺功能严重受损,发生呼吸衰竭。然而最近一周,她反复出现右上腹疼痛、皮肤巩膜黄染、瘙痒,随着症状持续加重,家人连忙把她送到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胆总管下段多发巨大结石、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若不及时解除梗阻将危及生命。因病情复杂严重,家人把钮奶奶转到了大医二院肝胆胰外1科住院治疗。

鉴于钮奶奶高龄,长期卧床,转氨酶及胆红素又都升高,周身多个脏器功能不全,为了尽快控制胆道感染避免肝功能进一步受损,医生拟进行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解除胆道梗阻,但此时医生又发现她有间位结肠,无法行B超下胆囊穿刺。患者病情危急,肝胆胰外1科在王立明副院长、高振明主任带领下,迅速组织麻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进行MDT多学科会诊。各科专家一致认为:患者一般状态太差,手术风险极高,但如不进行手术,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目前最合适的方案为ERCP联合SPYGLASS取石治疗。经过沟通,手术方案获得了家属的支持和信任。

肝胆胰外1科高振明主任介绍,ERCP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势。其经过自然通道,即从口腔到食道、胃、十二指肠进入胆道,从胆道的开口进入,患者无需开刀,避免伤口感染及术后的疼痛,恢复快。对于高龄、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高危患者更有巨大优势。肝胆胰外1科新近开展的SPYGLASS技术,更能解决胆管狭窄病变性质不清、巨大结石取石困难、手术风险高等难题。

在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及相关科室的保驾护航下,钮奶奶顺利进行了手术。术中针对胆管内结石巨大的特点,采用了国际领先的SPYGLASS下直视碎石技术,迅速完成了胆道结石的取石操作,手术结束后,钮奶奶生命体征稳定,各项指标稳定正常。

术中ERCP联合SPYGLASS进行取石治疗

采用SPYGLASS碎石后,成功将结石取净

术后钮奶奶迅速康复,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进流食,术后第三天就痊愈出院。出院时身上无需带管,因此对钮奶奶以后生活没有影响,远远超出了家属的预期。钮奶奶及家属对大医二院肝胆胰外1科的治疗万分感谢,她的姑娘一直说:“本来把老人的送老衣服都带来了,这回可以回家放到箱子底了,太谢谢各位医护人员了。”

大医二院王立明副院长介绍,随着超声内镜、SPYGLASS、内镜机器人、光动力治疗系统等一系列医疗新技术的发展,带给了外科医生“第三只眼”,促进了肝胆胰外科由微创化迈向无创化的发展征程。大医二院肝胆胰外科正积极围绕胆胰系统复杂疾病制定内镜外科的诊疗策略,加速肝胆胰疾病患者快速康复,为患者带去福音。

大医二院肝胆胰外1科在学科带头人王立明副院长、高振明主任带领下,紧紧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围绕胆道微创治疗,成立了由张日欣副主任、马珂歆主治医师、董兵主治医师组成的胆道微创治疗博士团队,目前已成功开展各种ERCP手术5000余例,同时顺利开展了国际先进的SPYGLASS手术近50余例,攻克了诸多高龄、高危患者、胆管巨大结石、肝移植术后胆管病等复杂病例,提升了医院胆道微创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