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返回
大连晚报:清明夜 跨越山海接力 点亮三人生命

清明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上演了一场跨越山海、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医护人员星夜奔波,坐轮渡、换渔船,将珍贵的生命馈赠及时送往手术间,为三位器官终末期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21:00  闻令而动  分秒必争

4月5日,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晚上九点,大医二院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主任曲卫昆接到了长海县人民医院臧玉强院长的电话,臧院长表示,“医院有一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家属考虑捐献器官。”曲卫昆立即同对方主管医师对接患者病情、器官功能状态,同时和家属沟通确认了捐献意愿。然而去往长海县需要经皮口港坐轮渡前往,需要安排调度夜间轮渡,而且此时正值疫情期间,去往长海县的路上通行需要开通特殊通道。大医二院刘志宇院长积极同市卫健委沟通,曲刚副主任在研判了疫情防控形势以及保证急危重症救治的原则下,积极协调出一条绿色通道,长海县牟道敏副县长积极配合,保障了长海方面通道的开放。

从确认捐献获取启动,到一支由曲卫昆、马珂歆、董兵三位医生,第一手术室孙田、于丹两位护士,一位红十字会协调员,一位司机组成的器官捐献获取小队的出发,仅仅用了40分钟。

23:00  星夜兼程   一路绿灯

23:00,在高速公路上,团队沟通协调了转运轮渡,皮口港连夜调用了一辆转运轮渡,早早等候在港口,长海县人民医院方面也安排了人员全程对接。在绿色通道的保障下,救护车一路绿灯,零点三十分,救护车顺利开到了轮渡上。

02:00   人间大爱  生命馈赠

次日凌晨2:00,到达长海县人民医院。来到病房,器官捐献协调员完善了捐献材料的签署,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再次评估,情况危急,脉氧已经开始下降,OPO数据管理员紧急启动器官分配。凌晨两点半,怀着对捐献者的敬意,团队顺利完成了器官获取。

04:00   当机立断  中途换船

凌晨4:00,队员们带着珍贵的器官再次踏上转运轮渡,四月的海上仍然很冷,队员们挤在救护车上小憩。凌晨5:00,轮渡突然停下了,因为水位和风力的原因,大船无法靠岸,强行靠岸会有搁浅的风险,港口内的小船也因为位置关系无法驶出,预计一个小时后水位上升后才可能靠岸。清晨6:00,太阳已经浮出海平面,此时队员们内心非常焦灼,因为水位依然无法满足靠岸需求,船长说水位不确定因素太多,可能7:30才能靠岸。

时间就是生命!器官的冷缺血时间决定了移植的质量,他们算了一下时间,不能再这样继续等待,在同皮口港沟通后,决定通过渔船先把部分队员和器官运送靠岸,然后换一辆救护车运送回医院。小渔船摇摇晃晃贴靠大船后,紧紧抱着器官转运箱的队员们逐一登船,7:00,成功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救护车再次疾驰起来。

08:30   生命延续  焕发生机

8:30,救护车快速驶入大医二院,护士们早已等候在此,接过了承载着生命希望的器官转运箱。此时此刻,坚守在医院的器官移植中心医护人员已连夜做好了各方面充分的准备,确保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无一疏忽和遗漏。

在手术室内,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副院长王立明,肝胆胰外一科主任高振明同时开启了肝脏移植、肾脏移植手术。即使对于移植手术已经非常熟练,但大家仍精心对待每一个环节,随着新胆汁和尿液的流出,一肝两肾在三位器官终末期患者体内重新焕发生机。

据了解,2022年以来,大医二院器官移植中心开启加速度,三个多月的时间已顺利完成55例移植手术,其中包括3例心脏移植手术,34例肾脏移植手术,18例肝脏移植手术。